卢加伟(2011)
作者:管理员    发布于:2022-02-25 09:21:56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 

卢加伟(1978.12--),男,博士,副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,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。洛阳市优秀教师,洛阳市中青年社科专家,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理事。主要研究方向为语用学、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。

 

一、学习与工作经历
1997.9-2001.7 西安理工大学人文学院,学士本科生;

2001.7— 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

其中:

2004.9-2007.3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,硕士研究生,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;

2011.9—2014.9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,博士研究生,语用学理论与实践。

 

二、教育教学业绩及荣誉

河南科技大学教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,2024

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、三等奖指导教师,2023

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、三等奖指导教师,2022

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指导教师,2021

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辅导教师/先进工作者,2021

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指导教师,2020

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指导教师,2019

河南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,2019

河南科技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,2019

洛阳市优秀教师,2019

河南科技大学优秀教师,2019

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,2016

河南科技大学教师教学优秀奖一等奖,2016

河南科技大学优秀教师,2015

河南科技大学优秀教师,2010
河南科技大学教师教学优秀奖二等奖,2011

河南科技大学教师教学优秀奖一等奖,2010

河南科技大学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一等奖,2009
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十佳青年教师;2007
河南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三等奖,2003
河南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三等奖,2002
河南科技大学(原洛阳工学院)教学质量三等奖,2001.

 

三、教科研业绩
(一)论文发表

[1] 卢加伟.小型语料库检索与外语课堂教学,洛阳师范学院学报,20056):110-112

[2] 卢加伟.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码转换研究,安阳师范学院学报,20063):108-110
[3]
卢加伟.过去时、完成体与现时关联,商丘师范学院学报,20064):146-148
[4]
卢加伟.语用否定与语境制约,许昌学院学报,20064):73-74
[5]
卢加伟.英汉拒绝策略及其语用迁移的实证研究,河南科技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20064):65-67
[6]
卢加伟.语用迁移与二语水平:一项拒绝言语行为的实证研究,2007,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硕士论文。

[7] 卢加伟.语用迁移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,中国海洋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02):101-105

[8] 卢加伟.语用迁移与二语水平的关系研究,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,20101):14-25/88CSSCI扩展版,外语类中文核心)。

[9] 卢加伟.第二语言语用发展研究述评,洛阳师范学院学报,20113):102-105
[10]
卢加伟.认知语境与语用能力,江苏外语教学研究,20135):87-89
[11]
卢加伟.认知框架下的课堂语用教学对学习者二语语用能力发展的作用,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,20131):67-71.CSSCI扩展版,外语类中文核心)。

[12] 卢加伟.国外二语语用教学研究述评,现代外语,20132):206-211.CSSCI,外语类中文核心)。

[13] 卢加伟.面子论视角下汉英建议礼貌策略的比较研究,河南科技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43):56-61

[14] 卢加伟.认知语境与语用能力,洛阳师范学院学报,20141):34-37

[15] 卢加伟.第二语言语用教学研究述评,洛阳理工学院学报,20141):87-92

[16] 卢加伟.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会话中的语用非流利研究,2014,南京大学博士论文。

[17] 卢加伟.浅析字句宾语的论元角色,长春理工大学学报,2015年第7期。
[18]
卢加伟.第二语言口语非流利产出研究述评,洛阳师范学院学报,2015年第4期。

[19] 卢加伟.我国新常态经济下的外语教育,中国成人教育,2015年第10期(中文核心)。

[20] 卢加伟.基于文化开放视域的中国外语教育,中国成人教育,2015年第5期(中文核心)。

[21] 卢加伟.体验认知语用观下的二语语用能力研究,外语学刊,2015年第5期(CSSCI,外语类中文核心)。

[22] 卢加伟,张晓莉.第二语言口语非流利产出的影响因素研究,疯狂英语(理论版),2018年第2期(SCD)。

[23] 卢加伟,陈新仁.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会话语用非流利及其习得研究.外语与外语教学,20192期(CSSCI)。

[24] 郭红伟,卢加伟.教师课堂元话语多维功能对比研究[J].现代外语,2020,43(02):248-259.2020-01-09

[25] 张海燕,卢加伟.英语语言隐喻在小说《都柏林人》中的体现[J].黑河学院学报,2021,12(04):134-136.2021-04-25 

[26] 卢加伟.核心素养导向下研究性教学研究,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(全文版)教育科学,202311):0027-0030

[27] 卢加伟,孙莉雯.历史仪式礼貌视域下晚清奏折道歉语研究[J].外国语文研究(辑刊),2024,(01):122-134.2024-06-30 CSSCI集刊

[28] 卢加伟,黄颖. 国际网络互动中身份构建的人际语用研究——以Quora为例,外语电化教学,2024(4):85-89.CSSCI

 

(二)科研项目
主持项目:

[1]语用迁移与二语水平的关系研究 河南省教育厅2007年度人文社科规划项目,2009.5

[2] 认知语境的基本特征研究 洛阳市2008年度社科规划重点项目,2010.5
[3]
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语用输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,河南科技大学教改项目,2014.12

[4] 课堂语用教学言语行为的理论与实践 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,2010.5

[5] 二语语用发展的体验认知研究,2009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,2012.5

[6] 英语专业学习者二语会话中的语用非流利研究,河南省教育厅,2017.5

[7] 语用非流利与二语语用发展关系研究(2015BYY015),河南省社科规划办,2015.8-2019.7

[8] 话语语用学范式下二语会话语用非流利研究,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,2017.9-2022.8

 

(三)科研获奖

[1] 语用迁移与二语水平的关系研究--言语行为实证研究,教育厅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,2010-10

[2] 课堂语用教学--言语行为的理论与实践,省社科联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,2010-05

[3] 认知框架下的课堂语用教学对二语语用能力发展的作用,洛阳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,2015.7

[4] 我国新常态经济下的外语教育:困境与对策,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,2016.7

[5]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语用输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,河南科技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,2016.7

[6] 体验认知语用观下的二语语用能力研究,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成果一等奖,2017.4

[7] 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会话语用非流利及其习得研究,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,2020.8

[8] 二语会话语用非流利研究,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,2024.11

 

(四)教学研究/质量工程

[1]《综合商务英语》,河南科技大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,2020.11

[2] 中原国际文旅产业交流—“唐三彩”跨国贸易洽谈虚拟仿真实验项目,2021.1

[3] “四新”背景下基于ESP融入的大学英语课程群建设研究及实践,河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,202312

[4] 商务英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与实训基地建设,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,2021.11-2023.10

[5] 基于校园网的无纸化考试应用研究,河南科技大学2021-2022学年实验技术开发基金项目20211201

[6] 《科技应用英语》,河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,河南省教育厅,202211月。

[7] 研究性教学中教师素质能力结构及培养路径研究,河南科技大学本科研究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,2023.1

[8] 研究性教学中教师素养结构及培养路径研究,河南省2023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,河南省教育厅2023.3.29-2024.10

[9] 新医科背景下大学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,河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,202403

[10] 《跨文化交际》,河南科技大学本科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,2024.11

 

(五)著作
[1]
陈红琳,侯磊,卢加伟等。英语语篇的构建与解读,沈阳:万卷出版公司,2008.8。排名3ISBN编号:9787807593171

[2] 卢加伟,张晓莉。语用迁移与二语水平的关系研究,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09.11ISBN编号:9787030258205

[3] 卢加伟。翻转学习的理念与外语教学的定制化体验,北京:冶金工业出版社,2019.7。独著。

[4] 卢加伟。大学英语跨文化读写教程1,上海: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2021.6。主编。

[5] 卢加伟。二语会话语用非流利研究,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23.6。独著。

 

 


脚注信息
语言学之家版权所有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ICP/IP备案》 备案许可证号:苏ICP备09089076号-1